贵阳市“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扶智提质”实践共同体项目开题

发布日期:2019-05-08 来源:贵阳市教育局

                    

4月28日,贵阳市召开“贵阳市‘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扶智提质’实践共同体项目”开题会,中央电化教育馆、贵州省电化教育馆、贵阳市教育局、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贵阳市电化教育馆、长顺县教育局、纳雍县教育局及贵州京师城投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和项目参与人员参会。开题会特邀贵州省科技厅信息中心主任刘振涛、贵州省信息中心梅玉祥、贵州省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陈彦、贵州大学大数据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高廷红出席开题会,对项目实施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开题会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研究部黄天元主任主持。

开题会上,黄天元主任系统介绍了本次教育部共同体项目立项的背景、目标和组织方式,强调要发挥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的有效沟通机制,在教育精准扶贫共同体已有的基础上,在为期一年的研究时间内,总结凝练出成功经验和可复制的操作模式,聚焦重点,把核心成果体现出来,发展壮大实践共同体,达成预期的目标和成果。要求项目牵头单位和项目参与单位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以成果为导向,虚心听取专家指导意见和工作建议,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方案,有效指导实践共用体项目的实施。

贵阳市教育局周进局长致欢迎辞,欢迎各位专家到我市指导,并就项目提出的背景、问题思考、路径设计和政策保障和前期实施情况作全面汇报,对贵阳市“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扶智提质”实践共同体已取得的初步成效和经验做法作框架性概括,对下一步工作的项目实施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贵阳市教育局齐忠副局长介绍了共同体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教育精准扶贫共同体是贵州省精准扶贫的突破性尝试,项目以大数据技术为手段,采用定点结对帮扶的方式,从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上入手,从根本上通过扶智来扶贫,在全国尚属首次,也是基于教育发展、教师发展、教育质量监测、学生学业成就评估以及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融合发展和创新应用的一次有益尝试。2017年项目实施以来,长顺县、纳雍县试点学校共有 42位教师,接受了来自贵阳市的 129 位学科专家通过互联网进行了3000多次评课指导,效果显著。

贵阳市教科所赵兵所长从帮扶地区教师发展由“输血”变为“造血”、评课专家资源及具体帮扶形式等方面介绍了介绍了教科所实施方案。贵阳市电教馆周仁祥馆长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沉淀、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的引领示范效应、做好技术应用支撑和技术保障等方面介绍了电教馆实施方案。

与会的指导专家 刘振涛、梅玉祥、陈彦、高廷红同志对实践共同体项目的目标任务、工作思路、组织管理及项目预期成果进行了评议,一致认为共同体项目的实施对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的理论探索及实践发展具有典型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创新应用价值。同时,就项目设计与推进策略等先后提出前瞻性建议指导,专家在发言中提出以下意见:一是在资源匮乏情况下,要争取政府多部门支持,加大社会资源的利用;二是要建立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体运行模式,提升评课专家“使命感”,对评课专家级提供长效激励机制;三是要提前考虑共同体在后期推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四是项目开展需要因地制宜,多调研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意见建议,找准现实需求和深化项目认识;五是在完善实施方案过程中可加大对共同体现状描述,突出发展及帮扶成效。

会上,周进局长代表共同体全体成员单位进行了表态讲话,根据各位领导专家意见建议,尽快修订完善实施方案,细化时间进度表,在已有基础凝练成果的总体思路指导下完善实施方案;针对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一步探讨如何解决评课专家的长效激励机制,达到在推广过程“滚雪球”的效果;同时要提前谋划凝练项目的亮点,找准总结角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实施的体制机制、配套政策和应用指南。

省电教馆研究部主任刘羽会上表示,共同体项目要以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业提升为重点,项目成果要具有延伸性和可持续性。

省电教馆崔华馆长发言指出,教育精准扶贫共同体项目能够入选,是教育部对贵州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肯定,省馆会全程关注教育精准扶贫实践共同体项目推进,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做好全方位的支持和协助工作。并就共同体发展与贵州省三大战略中大扶贫、大数据相结合提出了建议。

最后,黄天元主任在会上作了总结性发言,要求共同体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共同体运行中在行政推动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交往主体之间要有互助合作的主动性、平等合作意识。希望贵阳市借助共同体项目,梳理凝练贵阳市教育信息化的亮点,创造教育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与模式,并在后续的“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取得更大的突破。


热门排行